天長地久企業有限公司

移工能解人力荒?制度與政策該如何調整?

桃園外勞仲介

2025/04/15

台灣面臨勞動力缺口盼外國人力補足

跨國勞動力流動越來越普遍,除了依親之外,願意離鄉背井來到臺灣打拼的移工,主要來自印尼、越南、菲律賓和泰國,國發會預估,到2028年台灣還是會面臨約35萬人的勞動力缺口,其中15萬人可由國人勞參率提升來支應,其餘20萬人的勞動力缺口,則必須透過引進外國人力來補充。

而移工又可分為從事專業領域的白領移工、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藍領移工。藍領移工主要可分為社福移工和產業移工,社福移工指家庭看護、家庭幫傭、機構看護;產業移工指營建工程業、製造業或農漁業外籍移工。而最近旅宿業疫後大缺工,也期待能開放引進移工。

目前旅宿業並不在產業移工的開放範圍,為了解決旅宿業缺工難題,交通部觀光署訂定「觀光旅館業申請外籍生來台實習要點」,從今年1月1日開始,外籍生實習許可期限放寬,從六個月延長到一年,希望能夠緩解國內旅宿人力荒。

新北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建揚說:「僑外生在工作上最大的困難點就是語言的溝通,要時間去磨練。延長到一年,對旅宿業真的是很大的助力。」



僑生人數增加來台灣當留學生比當移工划算?

依照規定,雇主聘僱僑外生工作,在學期期間,每週最長是20個小時;寒暑假期間,每週可以有40個小時。目前台灣對於僑外生的就業政策逐漸放寬,畢業後可以從事的行業包括:製造業、營造業、農業、長照、旅宿房務、清潔、訂房、接待、餐廳外場服務等工作,進一步也有可能擴大到醫院照護、物流倉儲、貨運及客運駕駛。

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表示,實際上企業對於白領移工的需求更高,馬來西亞、印尼就會有僑生指定要來台灣念科技大學,以半導體產業為目標,此外台灣的金融業也滿吸引東南亞人才。

來台灣一年半的24歲越南僑生蔡國峰,就讀致理科大企管研究所二年級,原本在越南時大學讀的是旅遊觀光科系,因為想要在管理的知識上繼續深造來到臺灣。蔡國峰在研究所學習行銷、會計、人力資源、工作計畫安排,希望未來留在台灣,可以在工廠內從事生產管理的工作,也能負責和越南移工溝通。

從疫情前就做留學仲介,到現在已經6個年頭了,留學仲介業者陳百梅的機構,每年報名要來臺灣念高職、大學、碩士的僑生逐年提升,以她自己的機構來說,去年有60位,今年到目前為止就有80位,而且因為有些學校是採單獨招生,所以到六七月以前都還在陸續增加中。

相比之下,移工身分來台灣的成本,比僑生貴了三四,工作不適應,僑生也比較容易轉換工作,不需要額外再付「買工費」。學校需要學生填補少子化缺口,政府也需要勞動人力,陳百梅表示,有的學校會提供優渥的獎學金或是生活費。

但類似的做法,也引發假留學、真打工的疑慮,但深知許多移工的困境,來自越南的陳百梅,忍不住為許多同鄉移工吐露心聲,希望台灣政府能為移工提供多一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