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星級飯店老總的告白:再不開放服務業移工,對所有人都沒好處

2025/03/06
苦盼不到外籍移工,台灣旅宿業不得不拿東南亞外籍生當作救命浮木。但一位五星級飯店總經理指出,這僅能最低層次解決缺工問題,很難對提高服務品質做出貢獻,還可能阻礙台灣服務業成長的機會。
我理解《天下》做這個專題,出發點是為了觀光旅宿業好,但也直接戳破美好的假象,把殘酷的真實攤開來。不知這扇好不容易撬開的小門,會不會因此被關起來?
缺工早就是旅宿業現實存在的問題,行政院高階層級都明白。每次協商開放服務業外勞,最後到勞動部,輕易以一句「影響本國勞工就業」,直接把大門關起來,只想維持現狀的平衡。看到旅宿業把外籍生當外籍移工來用,政府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這些外籍生雖是相關科系,但沒受足夠的訓練,又只能短期留在台灣工作,僅能最低層次解決缺工問題,很難對提高服務品質做出貢獻,還可能阻礙台灣服務業成長的機會。
台灣每個總統都說要觀光立國,卻不像新加坡、日本開門走大路,不只開放外籍移工,還來台灣餐旅學校挖角高材生過去,協助服務業升級,並想辦法讓他們長期待下來。
台灣卻連為觀光旅宿業小幅度開放試辦外籍移工都不願意。
我們也同意,要是有影響本國勞工的疑慮,當然要審慎。但台灣少子化,年輕人不願意做固定排班的工作,每個勞工有12個工作機會可以選擇,很少有本國勞工願意做洗碗、房務。
可是勞動部每次都以「飯店業給的薪水不高,應該要提高薪資才能增加媒合率。」但事實上,疫情後飯店業的薪資調漲非常多,已經看不到二字頭的起薪,我認為總體的就業人口不足,才是缺工根本的問題。
開放外籍移工當然不全是解決觀光旅宿缺工的萬靈丹,只能說最能收立竿見影之效。
想一勞永逸,還是要靠不同方法同時並進,包括企業內部教育訓練、薪資和福利待遇提升,以及賦予工作價值和意義等,每一項都要做,都會影響到這家企業的勞動力和流動率。
開放外籍合法勞動力給觀光旅宿業,對多元化、國際化和提高服務品質,都有助益。要是勞動部還是擔心,可以限額,控制百分比,否則這樣下去,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。
我理解《天下》做這個專題,出發點是為了觀光旅宿業好,但也直接戳破美好的假象,把殘酷的真實攤開來。不知這扇好不容易撬開的小門,會不會因此被關起來?
缺工早就是旅宿業現實存在的問題,行政院高階層級都明白。每次協商開放服務業外勞,最後到勞動部,輕易以一句「影響本國勞工就業」,直接把大門關起來,只想維持現狀的平衡。看到旅宿業把外籍生當外籍移工來用,政府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這些外籍生雖是相關科系,但沒受足夠的訓練,又只能短期留在台灣工作,僅能最低層次解決缺工問題,很難對提高服務品質做出貢獻,還可能阻礙台灣服務業成長的機會。
台灣每個總統都說要觀光立國,卻不像新加坡、日本開門走大路,不只開放外籍移工,還來台灣餐旅學校挖角高材生過去,協助服務業升級,並想辦法讓他們長期待下來。
台灣卻連為觀光旅宿業小幅度開放試辦外籍移工都不願意。
我們也同意,要是有影響本國勞工的疑慮,當然要審慎。但台灣少子化,年輕人不願意做固定排班的工作,每個勞工有12個工作機會可以選擇,很少有本國勞工願意做洗碗、房務。
可是勞動部每次都以「飯店業給的薪水不高,應該要提高薪資才能增加媒合率。」但事實上,疫情後飯店業的薪資調漲非常多,已經看不到二字頭的起薪,我認為總體的就業人口不足,才是缺工根本的問題。
開放外籍移工當然不全是解決觀光旅宿缺工的萬靈丹,只能說最能收立竿見影之效。
想一勞永逸,還是要靠不同方法同時並進,包括企業內部教育訓練、薪資和福利待遇提升,以及賦予工作價值和意義等,每一項都要做,都會影響到這家企業的勞動力和流動率。
開放外籍合法勞動力給觀光旅宿業,對多元化、國際化和提高服務品質,都有助益。要是勞動部還是擔心,可以限額,控制百分比,否則這樣下去,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。